hospice, care, patient-1821429.jpg

不申請長照資源也可以?破解五大照顧迷思

迷思一:「我一個人可以照顧得來」

許多照顧者認為自己可以獨自承擔照顧的重任,然而,根據研究,90%的獨自照顧者有憂鬱傾向,並且常伴隨慢性疼痛和經濟困境。獨自照顧不僅增加了心理壓力,還可能導致身體健康的惡化。長期的壓力會引發焦慮、失眠等問題,使照顧者的整體生活質量下降。尋求支持和資源,能夠幫助照顧者更好地面對挑戰,減輕身心負擔。

迷思二:「請外傭就解決問題了」

雖然雇用外傭看似可以立即解決照顧的需求,但事實上,未經專業訓練的外傭在照顧上可能存在安全疑慮。例如,若外傭不具備適當的醫療知識,可能在緊急情況下無法提供正確的協助。此外,語言的障礙可能導致與醫療人員的溝通不良,進而延誤就醫,影響健康結果。有效的照顧需要專業的技能與知識,這是外傭所無法完全提供的。

迷思三:「這是家務事,不好意思麻煩別人」

許多人認為照顧是家庭內的事,因此不想麻煩外人。然而,透過專業協助可以有效預防併發症的發生,從而提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。家庭照顧者應認識到,尋求外部幫助並不意味著失敗,而是更聰明的選擇。正如「一人走得快,但一群人走得遠」,讓專業人士介入可以幫助家庭成員共同面對挑戰,分享照顧的責任。

迷思四:「照顧家人是我的責任,我必須犧牲自己」

許多照顧者常常將照顧家人視為自身的責任,甚至認為自己必須全力以赴,犧牲自己的需求。然而,過度的自我犧牲不僅會導致照顧品質下降,還可能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。缺乏適度的喘息時間和自我照顧,會使照顧者感到疲憊不堪,導致情緒低落,進而影響對被照顧者的照顧品質。學會適時放下重擔,尋求幫助,是提升照顧品質的關鍵。

迷思五:「我已經很努力了,為什麼情況沒有改善?」

許多照顧者對於照顧成效感到沮喪,常常會問:「我已經很努力了,為什麼情況沒有改善?」事實上,疾病有其自然進程,無法單靠個人的努力來改變。接受專業諮詢可以減輕高達80%的心理照顧壓力,幫助家庭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。透過專業人士的指導,照顧者能學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照顧過程,並制定合理的期望與目標。

長照資源的重要性

在台灣,社會普遍存在一種觀念:讓長輩住進養老院即是不孝。然而,隨著少子化和高齡化的時代來臨,個人的照顧負擔和經濟壓力只會逐年增加,而不會減少。申請長照資源並沒有對錯,但我鼓勵每個長期照護的家庭利用這些資源。別讓社會的迷思拖垮整個家庭,透過專業的介入,讓被照顧者與所有家庭成員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真心小建議

  • ✅ 善用長照資源不是無能,而是智慧的選擇。
  • ✅ 照顧好自己,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。
  • ✅ 透過專業協助是你的權益,勇敢尋求幫助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